天天观天下!当机长们重返蓝天:民航业从寒冬到复苏背景下一个职业的变迁

2023-02-16 10:07:5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俯览地面上有星星点点的光,一闪一闪的,此起彼伏,像花一样绽开。”国内一航司副机长林晨(化名)能感觉到,城市在苏醒。

2月15日,2023年春运正式结束。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机长们在此次春运中,也感受到了久违的忙碌。在三年漫长的等待中,有人因收入锐减辞职,也有人找到坚守的价值,坚持训练,等待重返蓝天的那刻。如今,他们终于挺过寒冬,迎来了民航业的全面复苏。

南都、N视频记者对话多名来自国内不同航空公司的机长,讲述他们三年多来的坚守与期待。有机长表示,虽然恢复了“高强度工作”,春运期间总共执飞98个小时,但也感觉到久违的舒爽。也有人说,希望能继续飞下去,在空中见证每个城市的繁华,载着飞机上的人与故事抵达。


(资料图)

翟晨飞(前排左)和同事。

忙碌起来

2月15日下午,西南地区某航空公司机长邱翔宇(化名)像往常一样,奔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提前签到,对着机器吹气测试酒精,为航班起飞做最后的准备。航站楼内人来人往,到处是忙碌的景象。

机舱驾驶室内,邱翔宇仔细检查每一项参数,用力带杆起飞,飞机缓缓抬头,一路向北翱翔。两个多小时后,带着旅客平安抵达远方。

这天深夜,中国南方航空湖北分公司飞行员翟晨飞安全落地广州。在从太原过来的航程中,他明显感觉到,“空中无线电频率里的飞机越来越多了。”

当日,2023年春运正式结束,今年注定不同寻常。

除夕休假后,从初一开始,邱翔宇“飞两天休两天”,陪伴天南海北的旅客返乡,几乎每趟航班都满满当当。

东方航空公司机长张启(化名)看到,来机场的人多了。“通往航站楼的高架路,在很远处就开始堵车,航班满客座无虚席……”就连跑道外,飞机也排起长队。他告诉南都记者,“这才是春运该有的客流。”

面对迅猛增长的春运客流,有航司采取“大运行”政策。国内某航空公司机长王翔(化名)解释,一旦飞机到达某个目的地,遇到当地同航司的航班取消或延误,这架飞机将自动补位,改变原来的计划航程。王翔以往执飞从北京出发的国内航班,今年春运,他就接到了许多临时增设的航线。

春运期间“到处飞”后,王翔发现,最火热的是各地飞赴三亚的航班,有航司甚至将这条航线上的中小型飞机换成大飞机,以便运载更多旅客。王翔算了下,春运期间,他总共执飞了98个小时。

驾驶飞机在空中翱翔,地面建筑物变得渺小,城市的夜景四处闪耀,虽然恢复了“高强度工作”,王翔也感觉到久违的舒爽。

重返蓝天也让邱翔宇兴奋不已,“以前飞得少,现在航班量明显增多了,肯定是比以前累了,但是大家的收入也多了”。

张启的飞行时长已接近两万小时,飞机机翼掠过云层,一片蔚蓝出现在眼前,他享受独属于自己的飞行时光。凌晨5点,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人头攒动,结束了虎年最后一趟航班,他疾速穿行在春运人潮间,赶回家睡个好觉。

三年等待

今年40岁的邱翔宇入行已有17年,过去三年的疫情,对民航业的冲击,他以前从未见过。

“没啥航班”“满场‘趴窝’的飞机”“依然寥寥”……在社交媒体上,张启记录了过去三年里的飞行日常。

他有时会翻开以前在浦东机场T1国际到达处拍摄的照片——熙熙攘攘的人群围聚在出口通道。而就在去年,同样的地方却空旷冷清,“人流不多,免税店都关了”。

和张启一样,所有人都在期待民航复苏,随时随地为重返蓝天做好准备。学习和训练之余,张启也会出货运的任务,时刻保持操作技巧娴熟。

平日里,邱翔宇所在的航司会组织飞行员们线上学习,保证对飞行理论知识、最新的规章制度熟悉掌握。每年,他和同事们至少要参加两次地面模拟机训练,模拟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以及处置各类故障的方法。

翟晨飞告诉南都记者,航空公司为了保证飞行员技术的稳定会进行定制化训练,专门提高自身不足。实际飞行时,一般情况下只需要2至3名飞行员,但为了维持飞行资质和技术水平,在航班恢复初期甚至会安排4名飞行员进入机舱驾驶室,“多一名飞行员就多一双眼睛,互相提醒,确保飞行绝对安全。”

王翔曾试过,一个月内飞行时长不足20小时。而按照相关规定,飞行员需要保持90天内完成三个起落。为了让飞行员们不至于“手生”,他所在的航司至少每半个月,就会安排他们飞行航班。

持之以恒的锻炼,令王翔始终保持“手感”。如今,大量的执飞任务扑面而来,王翔也迅速恢复工作状态,从未贻误过航班起落的关键10分钟。

选择去留

2020年初,邱翔宇刚签约现在就职的航空公司,便遭遇因疫情导致的航班数量锐减的现实。“以往忙碌时,一个月能飞行80至90小时,那时却只有10小时,收入就会少一点,有时候还要隔离,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国内一航司副机长林晨也感慨,过去三年,他平均每个月只能飞行30至40小时,与疫情前每月近100小时相比,执飞时间缩减超过一半。上海疫情形势严峻时,他所在的航司在当地每天只有1至2个航班。很多时候,林晨1个月也没能飞成一趟,甚至经历过3个月不曾执飞。

在外人看来收入丰厚的飞行员,也因此遭遇薪资大幅“缩水”。林晨坦陈,在成长为机长以前,“飞行员的薪资并不高”。而薪资又与飞行时长密切相关,执飞时间减少后更不乐观。

张启以前主要驾驶的机型是空客A350,负责国际航线。“离家一趟大概四五天,最长一次20天才回来。”而疫情发生后,他在国内重要的枢纽机场穿梭,几乎当天就能往返,但每月的收入也少了一半。

林晨告诉南都记者,过去三年,他身边先后有6位机长因工资原因辞职。“我自己并非没有考虑过离职,更多是因现实考虑而留了下来,我一毕业就做飞行的工作,我似乎也不会做其他了。”

而让林晨选择坚守下来的,是这份工作在特殊时期的价值。他记得,航班数量逐渐减少后,繁忙的塔台慢了下来。但飞机上的旅客依然行色匆匆,从普通人变成了赶往各地支援的医护人员。“有时候他们知道我们运送的是抗疫物资和人员,会通过无线电向我们致予敬意。那一刻,又觉得所有的坚守都值得。”

邱翔宇也有相似的感触,2022年夏天,外地医护人员纷纷支援成都疫情。当年9月,他执飞了一趟特殊的包机,护送来自北京的抗疫医护人员,完成支援任务后安全返回家乡。启程前,在机舱驾驶室里,他通过广播向每个人说,“感谢大家一个多月来的辛苦付出。”

机组人员 “三天两检”、不能随意外出、会议线上召开,这样的日常也让王翔焦虑过、怀疑过。所幸,“最艰难的时刻已成为过去式” 。

继续飞行

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民航业终于迎来复苏。还在坚守的机长们,对未来有更多展望和期待。

2022年12月7日,《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发布,共提出10条具体事项,包括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优化调整隔离方式等。

消息一出,多家旅游出行综合服务平台的交通搜索量暴涨。飞猪平台数据显示,“新十条”发布后半小时内,国内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超一倍;同程旅行告诉南都记者,“新十条”发布后,该平台大交通综合搜索量快速上涨,机票瞬时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438%;而携程平台的机票瞬时搜索量猛增160%。

随着民众出游意愿的增强,2022年12月28日,中国民航局发布了《恢复国际客运航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共提出了9项具体措施。其中提及,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实施国际客运航班“五个一”“一国一策”调控措施,中外航空公司按照现有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的安排运营国际定期客运航班;自2023年1月8日起,恢复受理中外航空公司自2023年夏秋航季新开或增加国际客运航线航班的申请。

曾负责国际航线的张启,正期待不久后,飞行在异国上空。

据中国民航局官网数据,2023年1月21日至27日(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六),春节假期七天民航运输旅客900万人次,比2022年春节同期增长79.8%;民航平均客座率达76%,比2022年增长20个百分点;全民航保障航班83844班,日均11977班,比2022年增长33.6%。

林晨回忆,今年春节,他执飞的多个航班往返南北,“俯览地面上有星星点点的光,一闪一闪的,此起彼伏,像花一样绽开”。他能感觉到,城市在苏醒。

2023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披露,2023年要力争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7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17万吨,总体恢复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力争实现盈亏平衡。

今年30岁的王翔,看好民航业的未来,他打算扎根行业,一直干到退休。林晨也希望能继续飞下去,在空中见证每个城市的繁华,载着飞机上的人与故事抵达。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余毅菁 杨天智 实习生 陈宇龙 受访者供图

标签: 航空公司 医护人员 瞬时搜索

推荐阅读>